年長者動不動?想要減緩老化一定要運動!
根據統計數據,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由106年的13.73%,在107年的3月份上升至14.1%,顯示台灣已由「高齡化」社會,正式邁入「高齡社會」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生理狀態以及功能也逐漸衰退,雖然老化是無法改變的事實,但卻可以透過改變生活形式、適度運動來減緩老化速度以及促進生活品質。但大家都知道年長者若沒有注意姿勢、速度....若造成運動傷害,復原速度也會比成年人許上許多,所以很多年長者或是照顧者,都不敢讓年長者運動,事實上,只要按照專業人士建議,我們是非常建議年長者「需要做運動」,SuperIFT有許多學員,上完一對一健身教練課,看見自己身體有明顯進步,還幫爸爸媽媽報名健身運動課程,也是不在少數喔!
在進行運動前,我們先帶你了解年長者生理上的變化:
●血壓升高
●基礎代謝率降低
●最大心跳率降低
●反應速度降低及平衡能力降低
●肌力、肌耐力退化
●肌肉量減少(可能肌少症)
●骨質密度降低
●關節活動度降低或柔軟度降低
除了上述年長者因老化造成的生理變化須注意之外,還需先了解過去病史或目前有無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骨骼肌肉病變等可能造成運動影響的問題,並且評估心臟疾病危險因子,對於有相關疾病或可能潛在問題的年長者,最好由醫師評估並徵求醫師對於進行運動訓練的相關建議。
年長者的運動建議
在進行任何型態的運動之前,需進行充足的暖身動作(至少10分鐘,其中包含肌肉伸展運動),而運動結束後也須安排至少5分鐘的緩和運動(緩和心跳血壓,避免運動後心律不整,促進肌肉中乳酸等代謝廢物的移除)。
●有氧運動
以不造成肢體不當負荷的運動為首要選擇:快走、舞蹈、腳踏車、游泳等。若要盡量避免增加下肢關節負擔,則可以嘗試採用固定式腳踏車進行運動。
頻率與強度方面,建議中等強度運動每周至少5次,或激烈運動每周至少3次(或3~5天中等與激烈強度混合運動)。如果是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,則一周3次即可;但要增加體能時則需一周5次或每天進行運動。
強度的判別可用運動自覺努力量表來做為依據(0~10分),中等強度約維持在5~6分,激烈運動分數約介於7~8分。運動時間可用分段方式累積,以中強度運動來說,每次運動至少維持10分鐘,累積每天總共30~60分鐘的運動時間或每周總共150~300分鐘的運動。激烈強度的運動則建議一天累積20~30分鐘或一周累積75~100分鐘。
●阻力運動
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加,再加上運動量的減少會導致肌肉的退化萎縮,尤其年長者容易出現下肢肌力不足的狀況,更應保持適當的肌力訓練規律以維持肌肉質量、肌力與肌耐力、維持骨質密度、減少跌傷機率。
阻力運動建議每週至少進行2~3次,並依照漸進式訓練的原則進行阻力訓練。訓練目標以大肌群為主,每組動作執行10~15下的反覆次數,過程中注意順暢呼吸,避免因憋氣造成血壓上升而增加心肺負荷。訓練時不論用徒手、機械式或自由重量進行,最好能由專業訓練人員在旁協助進行。
●其他
除了前述有氧及阻力運動之外,也需注意年長者柔軟度和平衡能力的維持與加強。
柔軟度訓練每週可進行3~5天,每個動作重複3~5次,每次維持20~30秒鐘,目的在維持肌肉彈性並增加關節活動度;平衡能力的提升可以降低年長者跌倒的風險,建議每周約3次的動、靜態平衡訓練。
年長者進行運動訓練、培養運動習慣,除了能夠幫助維持身體健康和體能狀況,更能使生活品質有所提升,也有更多機會和能力體驗生活、快樂生活!
💪更多資料:
官方網站:SuperFIT極度塑身
Line@諮詢:@pvl2828m
Youtube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maxgtoleoleo2
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uperfit_tw/
💪延伸閱讀:
全球長輩興起「走路風」,真的能夠越走越長壽?
做對運動!腰痛問題不再來
參考資料與圖片來源
https://www.cgh.org.tw/tw/content/article/healthy/469.pdf
http://www.kmuh.org.tw/www/kmcj/data/10602/8.htm
運動處方 Exercise prescription 二版 (卓俊辰等編著)
https://cnews.com.tw/003180820a02/
https://healthmedia.com.tw/main_detail.php?id=44061